- 吓
-
(嚇, 吓)
I
hèㄏㄜˋ〔《廣韻》呼格切, 入陌, 曉。 〕1.怒斥聲。《莊子‧秋水》: “於是鴟得腐鼠, 鵷鶵過之, 仰而視之曰: ‘嚇’” 成玄英 疏: “嚇, 怒而拒物聲也。”2.怒, 大怒。《素問‧風論》: “心風之狀, 多汗惡風焦絕, 善怒嚇。”參見“ <<嚇怒>> ”。3.見“ <<恐嚇>> ”、“ <<恫嚇>> ”。4.張開。《文選‧郭璞〈江賦〉》: “或爆采以晃淵, 或嚇鰓乎巖間。”李善 注: “嚇, 猶開也。”5.嘆詞。 表示不滿。劉半農 《麵包與鹽》詩: “老哥今天吃的什麼飯?嚇, 還不是老樣子!”6.嘆詞。 表示贊嘆或慨嘆。魯迅 《彷徨‧祝福》: “現在第二個兒子的媳婦也娶進了, 財禮只花了五十, 除去辦喜事的費用, 還剩十多千。 嚇, 你看, 這多麼好打算?” 沙汀 《代理縣長》: “嚇, 這才好看哩!”IIxiàㄒ〡ㄚˋ〔《廣韻》呼訝切, 去禡, 曉。 〕亦作“ <<唬>> ”。 “ <<赫>> ”的被通假字。1.象聲詞, 形容笑聲。艾蕪 《我的青年時代》七: “他向 五綹長鬚 眯小眼睛, 笑着說: ‘理事長, 你這樣子, 全 雲南省 , 都會喊你大善人的!’這總使 五綹長鬚 嚇嚇地笑了起來。”2.使害怕;害怕。唐 韓愈 《縣齋有懷》詩: “兒童稍長成, 雀鼠得驅嚇。”王伯大 音釋: “嚇, 音罅。”宋 楊萬里 《宿潭石步》詩: “天公嚇客惡作劇, 不相關白出不測。”《鏡花緣》第四三回: “適值 林氏 走來, 聽見此事, 見了丈夫包裹, 又見 江氏 驚慌樣子, 只嚇的魂不附體。”茅盾 《色盲》: “猛然有個毛茸茸的東西碰到她的後頸上, 把她嚇了一跳。”
Ханьюй Да Цыдянь. 1975—1993.